英语世界第一部描写唐太宗之力作——《天可汗》作者访谈录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美]熊存瑞 著;毛蕾 黄维玮 译
48元 16开
在读者朋友们的热切期待之下,《天可汗》终于要与大家见面了!(请无视小编蹩脚的拍照技术吧……)
《天可汗》是英语世界第一部以海外学者的视角系统描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生平事迹的作品,正如封面所述,本书的定位是“一部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严肃历史小说”,作者熊存瑞教授系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海外隋唐史研究的名家宿学。在写作过程中秉持着“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基本原则,将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及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娓娓道来。在新书上市之际,结合前期读者朋友们的反馈,小编对熊存瑞教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访谈,以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天可汗》,现将访谈内容归纳如下:
Q1:作为您的第一部历史小说著作,您创作《天可汗》的初衷是什么?
我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历史小说,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西密歇根大学世界前现代史课的学生们对中国历史小说的浓厚兴趣也给了笔者创作的信心。而创作灵感则来源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他既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又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明主,他拒绝了群臣泰山封禅的请求,转而采纳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其贞观盛世,民治国安,万国来朝,为当之无愧的中华盛世(Pax Sinica)。非常值得一写。《天可汗》英文版(2014年)面世之后,我也用它作为“世界古代史课程”的辅助教材,效果极佳。
Q2:您曾谈到在创作过程中深受西方现代历史小说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亦从中借鉴良多,可否具体讲讲有什么特点或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
总体而言,拙著在如下几个方面受其影响:
① 以编年体的形式写历史小说。 编年体历史并非西方专利,中国的《春秋》《左传》《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重要史书。但编年中文历史小说著作似还未问世。本书采用编年体直接受到罗伯特·格雷夫斯《我,克劳迪亚斯》《神尊克劳迪亚斯》的影响。
② 在取材上尽量以史料为主,不随意发挥。如罗伯特·哈里斯所著《最高权力》。这与我国历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迥然不同;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故对细节的描述相对较少,更注重宏观场面。同时,也尽量做到用现实主义手法构画人物和事件,如加缪的《鼠疫》、马尔罗的《人的命运》,避免“巧合”“偶合”的手法。
③ 委婉含蓄的叙事方法,重视与读者互动。现代西方小说界普遍认为作者应该相信读者的智慧和灵性;小说中的描述应做到点到为止、委婉含蓄,给读者留有一部分想象空间,让读者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如果把事件的原委和人物的经历面面俱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反而会觉得索然寡味。在章节目录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不过早暴露故事情节,有别于传统章回小说式的题目。
Q3:有的朋友反映,《天可汗》“史”的成份过重了,有的地方读起来有种将古典文献直译过来、而后加以修饰的感觉,对此您怎么看?
“重史轻文”的确是本书的特点。我妹妹(市委党校退休副教授)有相同的感觉。她认为,书的目录很吸引人,但那期公众号文章所选取的试读部分,就给人一种过于偏重历史的感觉,会使有的读者望而生畏。
我个人认为,对于此特点如何看,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如果读者仅想轻松愉快地消磨时光,可能会觉得《天可汗》难以卒读。如果读者有兴趣“以文入史”,可能就会喜欢本书重史的特点。此外,本书正式上市前读者们所能看到试读部分仅仅算是一鳞半爪,如果能通读全书,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
Q4:《天可汗》中文版即将面世,您有什么想对读者说的么?
西方现代小说从《唐·吉坷德》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小说的创作手法与理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虽然已不再时髦,却能保持经久不衰。《天可汗》就是用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再现中国中古史一种尝试,笔者衷心希望,国内读者通过阅读拙著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能够从今天的视角重新反思历史上这段辉煌的时期。由于才识有限,疏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们多多赐教。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